中華奇葩在堿都 源頭自有淮水來
時間:2011-10-18 17:55 來源:博源集團 瀏覽次數:8273中華奇葩在堿都 源頭自有淮水來
——河南桐柏及中源化學行有感
文·袁冶
對于河南桐柏縣,我曾經很多次在文獻中見到過它的名字。2011年國慶期間隨同博源集團領導一行赴中源化學,才讓我走進了它。
初見這座曾為“復陽”,隋朝以山名改為“桐柏”的千年古城,建筑與風景未見特別。遙望桐柏山,沒有華山的險要,黃山的俊秀,泰山的巍峨,更不必說知名度了。可文化符號卻隨處可見,其濃郁厚重讓我頗感意外。比如,隨行的當地人跟你聊天,講的是盤古神話,《西游記》作者靈感的開端,淮河的發源地,如此種種。這樣看來,果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桐柏縣委書記楊忠就總結出了桐柏的五張名片:“盤古之鄉”,“佛教圣地”,“淮河之源”,“桐柏英雄”,“中國天然堿之都”。
正是這個“中國天然堿之都”的美譽和名副其實,讓博源集團與這個地處中原的縣城有了不解之緣。博源集團所屬企業中源化學就在桐柏縣。這次,是博源集團董事局主席戴連榮、集團黨委副書記李培成、副總裁梁潤彪、投資總監邢占飛到中源化學視察工作并慰問一線員工。同行的還有博源工程公司總經理李立峰。我作為隨行記者,隨同走進了桐柏,走進了中源化學。
讓我們一起領略一下這個集地源文化與人源文化于一身的縣城,看一看這片古老的熱土上誕生的工業輝煌。
崛起的堿都
記得在典故中看到,桐柏山云臺禪寺山門上曾有一幅對聯:云中有寺寺下有云自古高即不高不高則高;臺上有頂頂上有臺從來是也不是不是亦是。雖說這充滿禪語機鋒的語句已不復存在寺中,卻已道出無常亦有常。像這本屬農業大省一隅的地方也曾是“貧困”的代名詞,因為天然資源的被發現,幾經坎坷,與博源前身伊化結緣,才涅槃為今天的中源化學,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段歷史。
當時空定格在1976年,歷史記下了這個不平常的日子。
那是一個晴朗的下午,當河南油田的鉆探機鉆到2600米時,本應再次噴出黑色石油液體的井口,竟出人意料地噴出了晶瑩的白色液體。那彌漫的帶著堿味的蒸汽給荒原涂抹著新的生機。再探,竟取出泛著琥珀色澤的長達1.1米的固狀圓柱體。緊急送去化驗,這次本為找石油進行的地質勘探活動,卻給老區人民一個意外的驚喜——這塊古老的土地下,埋藏著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堿礦。
這一發現,為這片集眾多文化之根的土地又添一抹亮色。
1976年2月,桐柏天然堿開發正式開始。
繼1976年2月吳城堿礦開始籌建后,1980年水采壓裂試驗成功;1982年進行的5000噸燒堿地面加工試驗成功;1984年10月純堿生產裝置建成投產;1988年擴建為10000噸純堿,接著又興建了30000噸純堿生產裝置。
項目是轟轟烈烈建起來了,但因技術落后、主體的技術不足和缺陷,企業自建成以來,艱難地走到1996年已累計虧損2億多元……
穿越空間,讓我們把視線轉移到天然堿的另一個開發地——內蒙古鄂爾多斯。這個蒙古民族文化濃郁的高原上,也星羅棋布著大大小小近百個天然堿湖。1975年,上海科教電影制片廠為拍攝科教片《中國鹽湖》到鄂爾多斯合同察汗淖堿湖采集實景資料。當看到這里原始的開采方式后,不禁大失所望。
陪同這次考察的時任當地燃化局干部的李武,看到上海科教電影制片廠同志失望的表情,心情格外沉重。是啊,守著這樣豐富的寶庫,卻拿不出像樣的產品。李武開始琢磨起天然堿來。
1977年,李武草擬了關于利用堿湖鹵水經日曬蒸發制取結晶堿項目研究建議書。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勝利召開,李武、鐵金山、戴連榮等11名創業者,在鄂爾多斯市烏審召境內的合同察汗淖開始了天然堿的攻關和創業。
幾年的刻苦攻關,天然堿科研終于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堿田日曬工藝”成功!人類從此告別靠天吃堿的歷史,也樹立起天然堿開發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
這樣,在茫茫堿湖成長起來的博源前身——伊化,成為國內知名的科技先導型企業。
當伊化集團天然堿產業輝煌發展時,河南桐柏縣正在為陷入困境的天然堿企業苦苦尋找出路。絕境中,桐柏縣委主要領導三赴內蒙古,請伊化集團出馬,共同開發桐柏天然堿。共同的理想和使命,將桐柏縣和伊化集團緊緊拉在了一起,中國天然堿兩大集團軍會師桐柏。
這是個開始,時間是:1997年2月10日,農歷正月初四。
桐柏曾經上演過我們熟知的“桐柏英雄”。紅色文化是桐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里不只是譜寫了一曲“妹妹找哥淚花流”,還有“桐柏巍巍淮水泱泱,英烈業績山高水長”。早在1925年夏,桐柏山就插上了紅旗,建立了黨組織。豫南工農革命軍、紅九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新四軍五師、三五九旅南下支隊等均在這里輾轉戰斗過。1927年楊靖宇在回龍鄉徐老莊組建的“回龍農民協會”舊址,1936年鄂豫邊省委書記張星江領導桐柏山紅軍游擊隊孤峰山廟會奪槍舊址,1938年徐海東回龍養傷舊地,1945年新四軍五師師長李先念、河南軍區司令員王樹聲在葉家大莊住處舊址均保存完好,歷然在目。
那么,中國天然堿兩大集團軍的會師,在中國天然堿的歷史上,也是一場英雄會吧。
不過,這只是一個開始。因為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的懷俄明州一個叫“綠河”的地方,在20世紀30年代末,就發現了迄今世界最大的天然堿礦。
1997年初夏,戴連榮已是第三次到美國懷俄明州了。自1978年隨李武老總到合同察汗淖堿湖創業以來,他從普通工人做起,到實驗室主任、試驗站站長,從副總裁到總經理,近20年過去了。這次來參加首屆世界純堿大會,他隨李武總裁參觀美國公司,其現代化程度之高、管理理念之先進、運行模式之合理,無不激蕩著他渴望超越的奮起之心。雖然伊化人歷經近20年的艱苦探索,在天然堿開采、加工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但中國大規模利用天然堿生產純堿和其它化工產品的條件還不成熟。伊化空有世界最先進的技術,但控制的資源卻不可能組織大規模的生產;桐柏雖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卻沒有先進的加工技術。
1999年4月8日,伊化宣布了要在桐柏安棚建設純堿生產基地的戰略決定。一群躍躍欲試的拓荒者把目光投向這里,抱著打造東方“綠河”的夢想,集伊化30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河南桐柏安棚堿礦開工建設。
一切都是全新的。面對天然堿都的建設,如何實現技術創新、管理創新、用工制度創新?這些問題擺在了面前。他們先后使用了單井高壓吞吐試采和對井連通溶采水力壓裂法兩種技術。通過研討最終確定采用第二種方法。但在施工過程中遇到難題。這群經驗豐富、膽識過人的精英們頂住壓力,創造了奇跡。
2000年9月22日,安棚堿礦正式全面投產。幾年后,美國人在土耳其建設天然堿項目時,面對這一世紀難題,不得不邀請伊化幫助建設開采工程。
三國吳人徐整所著的《五運歷年記》載“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后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淮,血為淮瀆,毛發為草木”。明李夢陽在《大復山賦》中寫到“昔盤古氏,作茲焉,用宅。”中原大地上誕生的盤古文化發端于桐柏已是不爭的事實,而桐柏地區在中國制堿業的主導地位,已成為中部崛起的新亮點。這也可謂中原地區的又一次開天辟地吧。
中華奇葩在堿都
伊化在2004年涅槃為博源集團。中源化學公司是在1998年創立的原桐柏安棚堿礦有限公司的基礎上,于2008年12月經河南省商務廳核準成立,由內蒙古博源集團、河南石油勘探局等6家股東共同投資組建,主要從事天然堿勘探開發及相關衍生產品的加工和銷售的股份制企業。公司注冊資本7億元,總資產29.4億元,員工3400多人。公司旗下成員企業主要有桐柏安棚分公司、桐柏海晶堿業公司、桐柏博源新型化工公司、三源糧油公司、內蒙古蘇尼特堿業公司、內蒙古博源國際貿易公司等多家企業,除蘇尼特和博源國貿外都分布在河南省桐柏縣。各生產企業均已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目前,公司小蘇打產量在行業內排名第一,占據著國內小蘇打市場的主導地位。純堿產量在行業排名前五,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公司產品質量穩定可靠,廣泛應用于玻璃、日用化學、化工、搪瓷、造紙、醫藥、紡織、制革等行業。產品遠銷中南、華東等二十六個省市,并出口日本、津巴布韋、肯尼亞等國際市場,享有良好聲譽。公司的“遠興”牌和“馬蘭”牌商標是中國馳名商標,“遠興”牌純堿是中國名牌產品,小蘇打是國內唯一通過“綠色食品標識認證”的堿類產品,多次被評為優質產品和出口免檢產品。公司是河南省循環經濟試點單位,河南省首批進行節能審計和規劃的企業,三期年產100萬噸純堿項目是南陽市發動機項目之一。先后榮獲“國家設備管理先進企業”、“河南省科技示范企業”、“河南省重合同守信用企業”、“河南省AAA級信用企業”、“納稅信用A級企業”、“河南省誠信納稅大戶”和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10月4日,當戴連榮主席等博源集團領導披星戴月進入桐柏縣境時,桐柏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和中源化學的主要負責人已經在高速路出口迎候多時。儼然桐柏博源一家人。
在進入縣城的路上,中源化學的同行人員驕傲地說道,中源化學公司真正是亞洲堿業現代化的代表,也是桐柏縣的支柱產業。車窗外燈火漸濃,三源糧油總經理王旭介紹,我們已經進入了以公司命名的路——三源路。公司在當地的地位和桐柏縣委縣政府對三源糧油產業項目的重視可見一斑。
的確,中源化學生產的“遠興牌”重質純堿是目前國內唯一可以替代美國進口純堿的產品。小蘇打產量全國第一的實力,足夠中源化學人和桐柏人驕傲的了。更重要的是,他們已跳出傳統的依賴資源開采銷售的發展方式,以科技創新為主導,拉長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了經濟效益增長和發展方式的轉變。
10月5日,調研組一行走進中源化學分布在桐柏縣各處的分公司廠區,進行現場調研,并慰問一線員工。
清晨,我們走進中源化學總部所在地安棚分公司。藍天白云下綠草如茵,廠區廣場干凈整潔;遠處塔罐林立,生產場面恢弘。總控制室里,數臺電腦監控著全部生產流程。戴連榮主席聽著分公司總經理呂永明的介紹,連連點頭,對公司實現DCS控制系統表示肯定。這邊,李培成副書記入神地盯著屏幕上顯示的生產場面,興趣濃厚。中源化學總經理孫朝暉說,安棚分公司完成了集團制定的目標,正向第四季度超額完成目標沖刺。
博源新型化工也位于桐柏安棚鎮,以生產小蘇打為主,現在是亞洲最大的小蘇打生產廠家。聽到該公司總經理孔濤的介紹,我也為之頗感驕傲。一排頭戴安全帽,身著藍色工作服的一線工人在迎接著戴主席一行。戴主席一邊與他們親切握手,一邊感謝他們節日不休息奮戰在第一線。一張張憨實的笑臉,告訴我這是一支團結向上的隊伍,是一支驍勇善戰的鐵軍,更是在一線勤勤懇懇為祖國化工事業奮斗的螺絲釘。
參觀完“鋼筋鐵骨”的廠區,戴主席一行來到中源化學總部會客廳休憩。會客廳的墻壁上掛滿國畫和書法作品,孫朝暉經理和中源化學黨委書記陳濤介紹著每幅作品的涵義,大家就此談天說地,自然就聊起了下午要參觀的海晶公司。海晶公司是個老廠了,目前遇到繼續開采的技術問題。博源工程公司總經理李立峰此行正是要與這里的技術部門對接,研討技改方案。母液處理,可持續發展,大家熱烈地討論著這些問題。在一間文化氣息濃郁的房間里喝茶討論技術改革,反差之大可想而知,可是身臨其境,卻絲毫沒有感覺到不和諧,反而是相得益彰。就如同幾天里,我一直在關注中原文化的同時,看著工業現代化的發展,感受到的是文明在文化與生產力的相互作用下推進前行。
5日下午,我們首先抵達中源化學在建項目——三源糧油項目現場。三源糧油的定位是依托河南的農業資源,打造大規模的農業副產品經濟。這里,辦公樓主體已經完成,廠區設備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整個廠區比我預想的大很多。我們爬上一座高坡,可以俯瞰整個廠區。中源化學總工程師李山嶺拿出圖紙,桐柏縣委縣政府看著圖紙,指向遠方,為調研組講解園區規劃。我仿佛看到一個規模宏大的藍圖就在眼前。
離開三源糧油,我們前往位于吳城鎮的海晶公司。桐柏海晶堿業有限責任公司是由河南中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經營的,專門從事天然堿開采、加工和銷售。公司依托當地吳城地區大型地下天然堿礦床(已探明儲量3648萬噸)為原料,采用公司首創的國際領先的天然堿定向水平井水融采礦技術和“濕分解碳化”加工工藝,實現環保、節能、高效、清潔生產。產品具有純度高、鹽份低、粒度均、白度高等特點。公司秉承“做天然文章,樹綠色概念,創行業典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經營理念,立足行業長遠發展,以文化奠定長青基業,以管理確保健康發展,以技術贏得時代先機,以創新成就藍海戰略,培育天然堿開發自主知識產權,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打造資源綜合利用、環保節能、園區化管理的中國天然堿循環經濟示范基地。進入海晶廠區,幾顆從高處垂下來的紅柳映入眼簾,有著松柏的蒼勁,不失楊柳的柔美,與廠區的林立設備搭配在一起,讓人格外舒心。
參觀完廠區,已是傍晚。我們來到公司門外的池塘邊。公司工作人員向池塘撒下魚食,平靜的水面立刻蕩起波瀾。我們驚喜地發現數十條錦鯉浮上水面,追逐覓食。天空蔚藍,流云點綴,遠山蔥郁。工作人員見我拿相機拍個不停,面露詫異。我說,這里的藍天白云的靜美一點不輸內蒙古。可見,公司在環保方面下了大工夫。
10月6日,在中源化學公司總部,調研組一行聽取了該公司總經理孫朝暉的工作匯報。他首先對集團領導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接著,他詳細匯報了該公司前三季度的生產經營、環保投入、市場調研、管理創新、在建項目及存在的問題。他說,公司圍繞“規范管理,技術改革,節能降耗”的方針進行生產經營,尤其是技術改革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在資源方面,對資源進行重新定位,合理開采。通過數據統計,降低安全風險;在管理方面,公司緊緊圍繞“三個職能中心”的定位,并進一步優化管理流程。公司存在著水資源供應不足與用工荒等問題,對此,公司已經著手協調,不久將會解決用水難的問題。他表示,會加大對員工的關心和溝通,豐富員工的文化娛樂生活,以降低人員流失。對于第四季度的工作重點,孫朝暉總經理提出公司上市之前的準備工作及市場運營還是重中之重。
戴連榮主席在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此次河南之行的目的主要有三個:看望中源化學領導及員工;視察三源糧油的建設情況;協助中源化學公司解決目前困難。戴連榮主席指出,中源化學的管理逐步進入正規化,市場情況也不錯,分公司二期技術改造值得表揚,員工情緒好,后勁大。同時他講到,實踐最關鍵,大家要通過經驗積累形成技術,技術經過檢驗和提煉就成為了科學知識。所以,大家要高度重視技術環節。這樣才可以保證在產品的品質上做文章。
梁潤彪副總裁強調,中源化學第四季度的重點是營銷,要隨行就市,做好內部系統的配合,做到產銷順暢。
李培成副書記說,此次河南之行感受頗深,看到中源化學的好形勢深感欣慰。他指出,公司要進一步重視黨建工作,做好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關心愛護員工,保證員工與公司領導的溝通渠道暢通;領導干部要帶好隊伍,培養人才,在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抓好企業風氣,做好人才儲備工作。他同時表示,他本人也非常珍惜這樣下基層的機會,這樣可以了解企業情況,了解基層需求,也為下一步開展工作明確了方向。
很顯然,博源集團調研組到中源化學一行達到了預期目的。
細細想來,從誕生到如今,中源化學在桐柏已經站得堅實有力,儼然一朵綻放的鮮花,在桐柏大地的滋養下,格外奪目。這不禁讓我想起“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機,就有靈性;有河流的地方就具備了文明發生的客觀條件”。百里桐柏山巍峨蒼茫,千里淮河水源遠流長。這里有水,況且是淮河的發源地。這幾天在桐柏縣穿行的路上,遠望桐柏山最高峰的太白頂,近看淮河畔洗衣的婦人,博源就在這片土地上播下了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愿博源的事業在中原大地上繼續造福百姓,生生不息。
未來的搏擊
未來桐柏和中源化學的方向已然明了。
在技術方面,戴連榮主席在會上擲地有聲地說道:“新的燒堿工藝要在博源誕生,就在博源的中源化學誕生!”
而中源化學的近期目標就是上市。上市融資,是企業融資并實現做大做強的必由之路。在中源化學三期項目孕育的同時,中源化學公司也踏上了上市之路。
從2007年開始,在抓緊基地建設的同時,中源化學公司就著手上市工作。通過資產重組、資源整合等手段,中源化學公司實現了對桐柏海晶堿業有限責任公司100%的控股、對桐柏博源新型化工有限公司51%的控股、對內蒙古蘇尼特堿業有限公司48%的控股,實現了對國內天然堿資源的統一開發,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然堿之都”。2009年4月11日,完成整合后的中源化學公司被河南省商務廳正式確定為后備上市企業。
中源化學公司為什么發展不停步?用中源化學人自己的話說,是“立足桐柏山,放眼全世界,瞄準世界五百強目標,要做就做最好”。他們對未來發展的定位是:在中原地區打造一個能源綜合利用、環保節能的中國天然堿循環經濟典型示范基地,形成中原崛起的新亮點,把桐柏天然堿打造成國際市場上有影響力的民族工業特色品牌,建造東方“綠河”。
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十年“三級跳”。現在的中源化學公司,一期生產經營穩定,二期純堿設備達產達標,三期項目建設繼續完善。按照中源化學公司的“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將達到年產純堿150萬噸、總產值將超過100億元、實現利稅超20億元的目標。
中源化學人可以驕傲的宣布:一座代表中國堿業發展的豐碑已經巍然矗立;一個白色寶藏上的綠色企業正揚帆遠航。
化學工業的發展正朝著“綠色”努力。在這股綠色浪潮中,河南中源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綠色化學、節能減排”已成為他們科技工作的中心。早在2009年,公司本部純堿年生產能力已達到110萬噸,小蘇打年生產能力20萬噸,初步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天然堿生產基地和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產業集群,成為國內最大的天然堿生產企業,主導產品暢銷華中、華南等19 個省市,并引進日本、韓國及東南亞市場。在化學工藝流程方面,公司依托多年試驗的基礎,開發新工藝,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節能減排效果明顯。他們積極以綠色化學、清潔生產工藝等思路進行研究和開發,成為新一代綠色化工的倡導者與實踐者。
迄今為止,世界上僅有4個古天然堿礦,即美國的綠河堿礦、土耳其的貝巴扎勒堿礦和位于我國河南省東南部的桐柏縣安棚堿礦與吳城堿礦。就規模而言,我國的兩個堿礦僅次于美國綠河堿礦,位列第二。
這正如桐柏縣委書記楊忠、縣長莫中厚曾經說過的:“桐柏是千里淮河的發源地,環境保護對自身和下游的發展至關重要。我們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把建設‘工業強縣’與實施‘生態立縣’戰略有機結合,大力培育綠色化工業,既實現了縣域經濟的新跨越,又鎖住了淮河第一污染源。”
也許,我要講的有關桐柏,有關中源化學的故事才剛剛開始,且等來日方長。
而你已經感知到,中源化學人的夢想如絲絲縷縷的云霧縈繞在桐柏的山水間,引人入勝,如源遠流長的淮河水日夜不息,奔騰向前,如靡靡佛音彌漫在太白頂云臺禪寺的石徑上,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