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革命性的創舉 ——蘇尼特公司全面啟動推進水溶采項目
時間:2011-09-22 19:29 來源:博源集團 瀏覽次數:6850剝離地表土,用拉鏟開采天然堿,拉運到化堿池化堿制液。品位低的天然堿不可采,堿礦要防洪,水淹了作業面需要疏干。這些傳統的采礦概念,在水溶采項目面前都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露天礦之所以稱為礦,是因為它是礦山。但如今,它不再是礦山,而是變成了湖泊,成為了名符其實的查干諾爾(銀色的湖泊)。
傳統開采堿礦,工人最擔心的是水,水進入了堿礦,堿就取不出來了,造成了資源的浪費。現在,工人最喜歡的就是水,天上往堿礦下雨,就等于下的是人民幣。
傳統的采礦概念在水溶采項目沖擊下,內涵與外延也都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蘇尼特堿業有限公司是依托天然堿資源發展起來的,而天然堿是不可再生資源。如何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把有限的資源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吃干榨盡,成了擺在蘇堿人面前的一個必須破解的難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有全新的思路和開創性的舉措。2010年2月30日,博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戴連榮在蘇尼特公司調研時說:“延長礦山服務年限,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未雨綢繆,對湖區進行綜合治理。” 在戴連榮主席的親切關懷、指導下,一場悄然地變革拉開了序幕。
那些因品位低被放棄了的原堿,因為水溶采技術而獲得了新生。那些過去被外排掉的堿泥,也因水溶采技術而變成了寶貝。
2010年9月28日,蘇尼特堿業有限公司定制的第一艘洗泥船下水作業,開始了水溶采實驗,取得了積極成果。2011年2月17日,蘇尼特堿業有限公司成立了由總經理郭輝任總指揮的湖區綜合治理項目指揮部。5月28日,兩艘經過改進的洗泥船盛裝下水,標志著水溶采項目全面啟動。6月21日,公司向全休員工發出倡議,號召全體員工聚焦湖區水溶采項目,推進公司可持續發展。
堿湖實驗站也在搞水溶采,但對于蘇尼特公司來講,沒有借鑒意義,因為地質條件截然不同。蘇尼特公司的土質屬粘土,透水性差,實施水溶采難度相當大。水溶采項目作為一個全新的系統工程,在蘇尼特公司的歷史上是沒人嘗試過的,這是蘇堿人的一次創舉。水溶采項目成功實施后,可以使湖區的服務年限至少延長二十到三十年,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為蘇尼特公司實現科學可持續發展指明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現實和歷史意義特別重大。顯然,“水溶采項目”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采堿。
露天礦副主任韓景明介紹說,經過近兩個月的洗泥船試洗,于6月底基本穩定。由于試驗周期短,現雖沒有完成一個完整的洗泥循環過程,采集數據不完整,但對今后大規模洗泥試驗,積累了經驗。
水溶采項目得到博源集團領導的高度關注,戴連榮主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專門聽取蘇尼特公司水溶采項目進展情況的匯報。賀占海總裁、梁潤彪副總裁、王勝利副總裁等集團高層多次深入到蘇尼特公司展開調研。
2011年6月21日,集團總裁賀占海先生赴蘇尼特公司考察水溶采項目,對這一打破傳統采礦模式的先進性和科學性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次革命性的創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