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源集團舉辦共讀“史鐵生”主題讀書會
時間:2024-04-24 16:09 來源:博源集團 瀏覽次數:750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博源讀書會第20期活動在東勝區圖書館舉行。博源集團生產運營總監王洪武及總部大樓各企業員工30多人參加活動。博源讀書會常設主持人高揚與嘉瑞公司藺珮瑤共同主持活動。
本期讀書會主題為共讀“史鐵生”。活動分為主題分享環節:共讀“史鐵生”;自由分享環節:分享喜愛的書籍,分享好的閱讀方法。
在主題分享環節,藺珮瑤介紹了史鐵生的生平及創作之路。第一位分享者王洪武說道,我喜歡讀關于“知青”的書籍,“認識”史鐵生,也是因為他是知青。他擁有著病痛坎坷的一生,但文學成就斐然。有人覺得史鐵生的很多文學作品是寫病痛的,殘疾是他的創作源泉。但是我認為殘疾只是他創作的一種動力而不是全部,我們應該更全面地看待史鐵生的創作。人無完人,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史鐵生是這樣,我們也是如此。在分享中,史鐵生的名作《我與地壇》成為大家共鳴的第一個焦點。張楠說,《我與地壇》講述了作者癱瘓后坐著輪椅在地壇公園里的所見所感以及對母親的思念和懊悔,他用殘缺的身體道出了最為健全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活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生活的明朗和歡樂。楊少坤說,《我與地壇》對自己影響最深的莫過于描寫母親的那一章節。她在初中、大學、成為母親三個不同的時期閱讀這一章節,每次讀都會有鼻子發酸的感覺,感觸卻截然不同。從第一次讀感動于母愛的偉大,心疼那位堅韌的母親;到再讀覺得人活著就不能那么倔,一個勁兒的傷害自己,傷害最愛自己的人,要聽媽媽的話;第三次讀,自己已經成為一位母親,面對調皮搗蛋的孩子,想成為一位像史鐵生母親一樣的媽媽,堅韌而又聰慧。賀國強說,高中時讀過《我與地壇》,等到再次讀的時候,仿佛是曾經耍了一個劍花,穿越過浮塵,斬掉了我現在身上的浮躁。要微笑著面對困難,接受苦難,接受生命中的一切,然后靜下心來做自己未完成的事情,走自己未走完的路。等到回頭再看的時候,已是“輕舟已過萬重山”。
劉娜說,《我與地壇》中對母親的描寫,展現了母親的智慧與包容。劉宇說,《我與地壇》中展現的母愛是十分克制的,沒有絮絮叨叨,只是對孩子的默默守護。她聯想到自己90多歲的奶奶擔心60多歲生病的兒子手腳冰涼,而親自縫制了羽絨鞋墊,不禁感嘆到孩子無論多大在母親眼里都是孩子。王小雄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地壇”,他的“地壇”就是大海。不開心的時候,就去看大海,就往大海里扔塊石頭。水面遼闊、空曠,扔多少石頭進去,水面最終都會歸于平靜,我們應該像大海一樣去包容。
李婭楠說,《務虛筆記》中史鐵生的文筆優美細膩,情感真摯厚重,作者對生命信仰、愛情和欲望的思考處處透著一種對人世滄桑的如泣如訴、似憂似怨的傷感與領悟。文中的每一個形象都生動豐滿,通過史鐵生的文字,好像看見了那個人,感受到了他的心路歷程和喜怒哀樂。她闡釋了面對苦難生活“認命”與“和解”的不同,還與大家分享了書中喜歡的段落。張皓博說,《病隙碎筆》是史鐵生一邊治病一邊寫作完成的一本散文集,寫盡了對自己人生的思考。王博說,《病隙碎筆》這本書有一種抑郁的情緒覆蓋了整個作品。我們要把在生命中所必須經歷的一些事一些人進行一個過濾,把好的東西留下來,汲取其中的力量,把自己變得更好。珍惜身邊的人,不管是什么人出現在你的生命里,能帶來什么樣的養分都在于你怎么去看待這件事情。有句詩就曾說道“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王博以一首《這世界那么多人》結束自己的分享,低沉悠長的旋律讓在座的每一位聽眾感到溫暖與深情。
在自由分享環節,盧祥說,隨著時間的推移與閱歷的增長,我們讀書的感悟都會不同。比如《西游記》,小時候看的是孫猴子72變的熱鬧,長大后看的是深層次的東西,是取經路上一個擁有共同目標的團隊。一本好書可以讀很久、讀很多次,在不同的時間段會帶給我們不同的啟發。段浩源說,小時候看書,都是記錄字段,大多只是為了儲備優美的句子和詞語在語文考試寫作文時派上用場。長大后讀書,讀的都是句子背后的思想。石慧榮說,她會利用工作之余多讀書,讀自己需要的書,推薦書籍《遇見未知的自己》。呂翔說,小時候書籍匱乏,記憶中只讀過《草原英雄小姐妹》的連環畫,后來出現的手機電子書以及聽書軟件讓我們閱讀面廣闊起來。他還推薦了陳行甲的《在峽江的轉彎處》,并分享了書中的故事。
在總結環節,高揚說,科技的發展讓信息傳遞更便捷,時間不經意間被同質化的短視頻內容、龐雜混亂的信息所占據。我們需要適時地回歸最真實有溫度的生活,而閱讀便是很好的回歸途徑。讓我們以閱讀養心,喚醒內心的力量,煥發新的生命力,我們每個人都會煥發出光芒。博源讀書會就是為大家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通過交流獲得認知的改變、升級,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本次讀書會抽取了3個幸運獎同時,還為每位參與活動的書友準備了書禮,一本本精心挑選的書籍將開啟大家新的閱讀旅程。本次讀書會同步發起“春日閱讀之旅打卡”活動,為期21天的閱讀打卡,將助力博源書友回歸自己的書香生活。(文/楊少坤 攝影/孔令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