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經營人生夢想的莊園——參加戴連榮主席與博源近年新入職員工座談會有感
時間:2012-09-17 18:06 來源:博源集團 瀏覽次數:6100時逢九月,我的腦海時常冒出英國作家彼得梅爾在其著作《普羅旺斯的一年》中關于法國莊園的一段描述,內心無限想往。收獲的季節,夢就格外美。當這場思維旅行與一位智慧的長者相遇,夢就像插上了翅膀,有了方向。
在我正式入職博源集團一年之際,很感念集團人力資源部的精心準備,讓我以及我的新同事們有機會與博源的掌舵人共聚一堂,談一談人生,聊一聊理想——2012年9月16日,在集團人力資源部的組織下,集團董事局主席戴連榮與博源近年新入職員工在博源豪生大酒店進行了座談。與其說這是一場座談會,不如說更像是與一位成功的長者促膝長談,沿著他經驗的足跡,我仿佛能看到前方若隱若現的燈塔。能遇如此機會,何其幸!
座談會伴隨著午宴緩緩融入杯中的紅酒開始。戴主席用往事以及他對人生的理解,引領著我們有著些許焦灼的心靈留駐于一種叫安享時光的幸福之中。面對我們這一群踏入職場不久的年輕人,戴主席聊起“成長”的話題。他講到,一個人心智成熟的標志應該具備“懂禮貌、勤奮、感恩”的品質。
在過去一年多的日子里,讓我感受頗深的是,個人在強大的集體中的成長速度是令自己都感到吃驚的。那些曾經的魯莽與冒失在如今看來的確顯得稚拙。我經常思考這些變化的歸因。當我聽到“懂禮貌”這幾個字的時候,豁然開朗。當你把自己放在一個你熱愛的集體中時,你便不再僅僅代表你自己,你會為這個集體維護規則。比如參加一場會議,不遲到是對時間觀念的遵守,也是對其他參會人員的尊重,這便是一種禮貌吧。戴主席在講博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時提到“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那么此時我們把“懂禮貌”理解為一個“約束”實在不為過。這亦是一種文明,一種修養。
戴主席給我們講起他的人生經歷時多次提到“我沒怎么上過學,但我會學習”。在那個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環境下,接受的教育是非常有限的。你一定驚訝于一個沒有學過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高中生是如何成為以化工行業起家的企業的領軍人物的。很幸運可以聽到戴主席親自告訴我們答案,那就是“勤奮”。
作為當時廠里的臨時工,戴主席珍惜每一次學習機會。他特別提及在他工作的前五年時間里到大連和青海的兩次學習。那個時候的交通尚不發達,從東勝輾轉到西安再到青海,路上要走49個小時。正是那兩次學習的經歷,奠定了他化工知識的堅實基礎。面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戴主席說,大學教會了我們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大學畢業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學習的開始。在剛剛進入工作崗位的時候,正是一個人學習知識能力最強之時。博源集團作為一個擁有多元產業的大集團,他建議我們每個博源人無論在哪個工作崗位,都應該對集團所涉及的產品工藝流程有所了解,這也是對一個人知識結構的迅速構架的方式。而且學習要成為一種習慣。戴主席至今不改一個月至少讀兩本書的習慣。縱觀博源的發展史,幾經風雨,榮辱沉浮,在博源集團最艱難的那段時間,戴主席正在研讀《論持久戰》。
戴主席也指出,“勤奮”不是狹隘的概念,它不僅體現在工作中,亦體現在生活的點滴中。戴主席一直提醒我們,“努力地工作是為了幸福的生活”。
“感恩”是一種態度。對他人的態度,對世界的態度,對自己的態度。戴主席提到,我們長大成人,首先應該感謝我們的父母。這讓我想起一首小詩,“母親老了/走路扶墻/腳步/已踏不出聲音”。是的,母親的皺紋深了,手粗了,腰彎了,眼花了,她一生的操勞給了我們。我們不該為此感恩么?
我們做一份工作,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知曉,從膚淺到深透,從一般到精湛,理論知識不斷“充實”,業務技能不斷熟練,為人處事的能力也不斷提高,這都是企業為我們提供的機會和平臺。我們不該為此感恩么?
今天,我們能夠如此近距離地分享戴主席的心得,我們是不是也該為集團提供的人文關懷而感恩呢?
九月天高。杯中的紅酒漸漸蘇醒。戴主席說,今天我們品博源的紅酒,未來,去我們的法國莊園采摘博源的葡萄。
“山谷里的居民擺脫了夏日的乏困,投入到一年里最重要的生計中。每天清晨,一個個身影在成片成片的葡萄園里穿梭往來,細細查看整齊有序的藤蔓間滿綴著的豐盈水嫩的葡萄。”古樹、古鐘、古教堂、古橡木酒桶,還有古銅的塑像……這些書中所描述、夢中所呈現的畫面,忽然離我那么近。
我喜歡一句話——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有勇氣,有夢想,愛自由。此時,我把人生夢想比作一個莊園,需要用心經營。如戴主席所言,“懂禮貌,要勤奮,會感恩。如果做到了,那么你的人生一定很精彩。”
博源集團已經進入大企業序列,正在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硬件設施完備,管控理念不斷創新,“組織、管控及薪酬體系咨詢項目”正在展開,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要搭乘這班通往夢想的高速列車的博源人,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