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讀懂中國企業轉型升級四大關鍵問題
時間:2016-01-29 11:31 來源:博源集團展望2016,我認為,中國企業轉型升級要關注四大關鍵問題。
第一個關鍵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是實業,實業如何借互聯網的風展翅飛翔。
2016年,企業界將真正認識到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必須融合。以前跟著“風口”跑的互聯網思維要開始尋找翅膀,因為沒有產品創新能力和卓越的運營能力做支撐,就相當于沒有翅膀,飛得再高也會掉下來。
過去一年,“死掉”的企業有實體經濟體也有虛擬經濟體,但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體居多。實體經濟體“死掉”的原因是沒技術、沒品牌、沒管理。虛擬經濟體“死”的是完全追風口的企業,也就是完全靠資本之風燒錢“吹”上天的企業,這類企業很多缺乏管理根基、缺乏產品力支撐,也沒有真正地回歸到客戶價值。所以能夠看到企業界都有共識——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有效融合,但怎樣融合還沒找到方向和路徑。
互聯網企業如果不和實體經濟相融合,就只有上半身而沒有下半身,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產品品質提升、安全環保等問題;傳統企業如果不主動擁抱互聯網,就只有下半身而沒有上半身,就難以抓住產業互聯網時代給實體經濟帶來的新機遇,就不能通過互聯網技術與思維提升產品創新能力和內部運營效率,真正打通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價值關系,真正去為客戶創造價值。
企業不能光靠商業模式創新,也要有技術創新和卓越的運營能力做支撐,這是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深入融合的關鍵要素,是所有企業迎接互聯網新風口的雙翅,否則風向一變,就容易掉下來,難以持續飛向未來。
第二個關鍵是:以人力資本價值管理為核心的組織與人關系重構的新秩序、新規則。
2015年體現人力資本價值比較熱的是“合伙人制”。最早學術界提出了人力資本價值的概念,后來出現了合伙人制度、人才眾籌等方式,都是圍繞如何對人力資本進行價值管理;如何正確處理貨幣資本和人力資本之間的矛盾,如何重構組織與人的關系的新思維、新規則、新秩序。
但是客觀來講,合伙人制和人才眾籌對中國企業的實際推動作用還沒有顯現出來。根據我最近的研究,我認為中國有兩個企業真正把客戶價值理念和人力資本價值落實了,它們是華為和是溫氏。一個是華為的利潤分享制與獲取分享制,另一個是溫氏的全員持股、齊創共享機制。
溫氏對合作伙伴是一種完全開放的狀態,在員工持股上,溫氏6000多個員工實現了個人持股,雖然是家族企業,但創始人溫氏四兄妹只持有11.71%的股份,完全由職業經理人管理企業。在溫氏沒有非常標準的KPI,完全靠員工自覺工作,完全把員工當作真正的合作伙伴,大家也都全力以赴地去工作。溫氏真正做到了把客戶價值放在首位,踐行了對客戶和合作伙伴的承諾,贏得了客戶和合作伙伴的信賴。在運營管理體系上,溫氏通過互聯網的數據化集約管理平臺,對5600個家庭農場實現了卓越的運營管理,其集約化、信息化的管理平臺在全國首屈一指,真正做到了大數據、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有效結合,某種意義上講,溫氏雖然是個典型的傳統企業,但現在離企業經營互聯網化只有一步之遙。
第三個關鍵是對大企業如何提高人力資本效能、持續保持活力的深入思考與探索。
大企業如何避免機制僵化、官僚主義,許多員工搭便車、占著位子不作為、制造工作不創造價值等問題?許多企業也在探索解決之道,如將大企業劃小核算單位,形成自主經營體,通過會計核算體系核算每個團隊及每個人所創造的價值,依據價值創造予以回報。這種思路和方向是避免大企業病、使大企業具有小企業經營活力的有效途徑,但目前成功案例并不多。即便是海爾已經探索實踐了十年,但對企業經營業績提升的作用并沒有完全顯露出來。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還面臨很多矛盾,需要進一步的思考解決之道。比如,大家都想當老板,都想做主人,可是又不能像老板一樣沒有薪水也能夠持續奮斗,這種平衡機制怎么找到?還比如,要提升員工幸福感,但如何解決員工幸福感和價值創造之間的矛盾?幸福快樂是建立在付出和奮斗的基礎上,沒有苦哪來樂?如果一個企業讓懶人、庸人,占著位子不作為的人,搭便車不創造價值的人都快樂幸福了,企業可能就完蛋了。
第四個關鍵是:必須正視中國家族企業的傳承和治理問題了。
中國的家族企業大多開始面臨家族傳承與治理問題,如家族財富怎樣增值?怎么分享?家族的決策機制和治理怎么建立?家族的文化與家風怎么傳承?家族接班人的能力怎么成長?等等。這些家族企業治理問題近兩年浮出水面,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
中國企業一般都不愿意承認自己是家族企業,大家把家族企業當做一種貶義詞和落后的企業模式,對家族企業沒有正確的認知。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講,家族企業是最具有生命力的,“百年老店”大多是家族企業。而在中國,大家之所以避諱談家族企業的問題,不愿意旗幟鮮明地打出家族企業的旗號,原因就在于上述種種家族企業傳承和治理問題目前還沒有太多成功范例,還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法。
當前,中國家族企業迫切需要研究四大命題,第一,家族文化與家族精神在企業的傳承,第二,家族企業的財富增值與分享,第三,家族企業的決策機制與家族治理,第四,家族成員的能力提升與接班人計劃。
總體而言,過去的一年里,“互聯網+”和“+互聯網”、合伙人制、眾籌理念、人力資本價值理念、自組織和自主經營體的理念,等等,確實把管理學界和企業家搞暈了,這種暈眩的狀態很不好受,卻找不到有效的解決之道。應該說,管理學界的研究實際上滯后于企業的高速發展,我們呼吁的一些理念,其實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真正思路和方法。
沒有理念的創新驅動不行,但企業終歸要回歸到經營的本質。混沌時、暈眩時就回過頭來看,看真正的好企業是怎么做起來的。“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有“風口”時可以借一下力,但如果沒有翅膀,被吹上去也就只能飛一陣子而已。對于互聯網時代出現的新概念、新現象,既不能一味抗拒,認為毫無作用,但又不要被互聯網的種種新概念所左右。要用互聯網的技術去提升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和卓越的運營水平;回歸企業現實,正本清源,找到企業的最佳混沌態,建立新秩序,提高企業在時代沖擊下的抗壓性和適應力。
對中國實體經濟而言,2016年可能是一個最艱難的轉型之年,但也可能會是一個最有希望的變革創新之年。正如任正非所說,只有實業才是解決人們幸福生活的根本。網絡強人劉強東也說,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是實業!